報名資格:
對影像有興趣之民眾、影像初學者皆可參加
報名方式:
免費入場,座位有限,可事先上網報名以預留座位,各場次報名連結請上影像興樂園粉絲專頁查詢。
「影像練功坊」為一系列影像拍攝初階課程,透過講師淺顯易懂的教學,除了培養生活美學、增進媒體識讀能力外,期望能讓一般民眾更親近影像,將身邊的器材、照片及影片在生活中作更多的應用。
講師簡介
林皓申
1981年生,畢業於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,現為獨立影像工作者、崑山科大專任講師。攝影作品有獲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提名《拔一條河》。
何經泰
1956年出生於韓國釜山,政大哲學系畢業。何創影像工作室創辦人,曾任明報週刊副總編輯、天下雜誌、時報周刊、民生報、自立早晚報、時報新聞刊、工商時報等攝影記者;Playboy中文版攝影指導、Smart智富月刊攝影主編、非凡新聞e周刊攝影主任。2003年榮獲第7屆台北文化獎。
周文欽
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。攝影師及剪接師出身,擅長運用鏡頭語言刻畫人物特色及情感,尤其以海洋及人物題材見長。作品曾四度入選新北市紀錄片徵件,2014年以《蹦火》獲得新北市紀錄⽚首獎殊榮︒2015年以《綻放真台灣5:魚之島系列─黑潮的承諾》入圍金鐘獎科學節目獎、最佳攝影及最佳剪輯。
陳敏明
資深空中攝影師。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廣播電視科、日本大學藝術學院攝影學系畢業,並於同校藝術研究所結業,曾任教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、中國文化大學,現為彥霖攝影事務有限公司製作總監。攝影展覽及專案製作經驗豐富,攝影著作《鳥瞰台灣山》榮獲新聞局金鼎獎、《台灣山林空中散步》獲頒優良政府出版品獎,《大台北空中散步》亦獲中國時報年度十大好書書卷獎。
李開地
台東師範學院美勞教育學系畢業,現為國小藝術與人文專任教師。執導作品《我是混血兒》獲2013新北市兒童影展金質獎,《厚唇》入圍第37屆金穗獎、獲第七屆攝區二三事評審推薦獎,《石蚵》榮獲2014神腦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環境生態特別獎,《江》亦獲得2015第九屆公視觀點短片補助。
王建雄
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,政治大學EMA傳播研究所碩士。曾任民視新聞台編輯、中天新聞台編輯、蕃薯藤新聞網資深編輯、副召集人。現為公共電視 PeoPo公民新聞平台企劃,致力於宣傳公民新聞,並指導公民記者,分別於大專院校、高中、組織社團和社區大學進行分享,八年共計約六百多場。
影像興樂園-影像練功坊
展出日期 | 2017/09/02 ~ 2017/11/11 |
---|---|
開放時間 | |
主辦單位 | |
票價資訊 | |
展演地點 | 廠長室│練功坊 |
展演介紹
報名資格:
對影像有興趣之民眾、影像初學者皆可參加
報名方式:
免費入場,座位有限,可事先上網報名以預留座位,各場次報名連結請上影像興樂園粉絲專頁查詢。
「影像練功坊」為一系列影像拍攝初階課程,透過講師淺顯易懂的教學,除了培養生活美學、增進媒體識讀能力外,期望能讓一般民眾更親近影像,將身邊的器材、照片及影片在生活中作更多的應用。
講師簡介
林皓申
1981年生,畢業於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,現為獨立影像工作者、崑山科大專任講師。攝影作品有獲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提名《拔一條河》。
何經泰
1956年出生於韓國釜山,政大哲學系畢業。何創影像工作室創辦人,曾任明報週刊副總編輯、天下雜誌、時報周刊、民生報、自立早晚報、時報新聞刊、工商時報等攝影記者;Playboy中文版攝影指導、Smart智富月刊攝影主編、非凡新聞e周刊攝影主任。2003年榮獲第7屆台北文化獎。
周文欽
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。攝影師及剪接師出身,擅長運用鏡頭語言刻畫人物特色及情感,尤其以海洋及人物題材見長。作品曾四度入選新北市紀錄片徵件,2014年以《蹦火》獲得新北市紀錄⽚首獎殊榮︒2015年以《綻放真台灣5:魚之島系列─黑潮的承諾》入圍金鐘獎科學節目獎、最佳攝影及最佳剪輯。
陳敏明
資深空中攝影師。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廣播電視科、日本大學藝術學院攝影學系畢業,並於同校藝術研究所結業,曾任教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、中國文化大學,現為彥霖攝影事務有限公司製作總監。攝影展覽及專案製作經驗豐富,攝影著作《鳥瞰台灣山》榮獲新聞局金鼎獎、《台灣山林空中散步》獲頒優良政府出版品獎,《大台北空中散步》亦獲中國時報年度十大好書書卷獎。
李開地
台東師範學院美勞教育學系畢業,現為國小藝術與人文專任教師。執導作品《我是混血兒》獲2013新北市兒童影展金質獎,《厚唇》入圍第37屆金穗獎、獲第七屆攝區二三事評審推薦獎,《石蚵》榮獲2014神腦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環境生態特別獎,《江》亦獲得2015第九屆公視觀點短片補助。
王建雄
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,政治大學EMA傳播研究所碩士。曾任民視新聞台編輯、中天新聞台編輯、蕃薯藤新聞網資深編輯、副召集人。現為公共電視 PeoPo公民新聞平台企劃,致力於宣傳公民新聞,並指導公民記者,分別於大專院校、高中、組織社團和社區大學進行分享,八年共計約六百多場。